close

團購省很大? --團購的現實(一)

台灣非常流行團購。其實不只是台灣,在不景氣的帶動下,全球都吹起團購風潮。

台灣今年團購業者的業績也是大幅成長:

 

新聞:  省錢當道 團購網業績倍增


連一些部落客也是一直辦團購,像是 硬攝影、486的大丈夫週記..等等

不過團購真的比較划算嗎? 這恐怕就不一定了。

一.團購業界的現實面

你知道在團購案件中,利潤通常是怎麼分配的嗎?

以台灣的團購來說,利潤通常是賺購業者60%,消費者20%,出貨業者20%。如果團購業者夠會談,有時也會凹到出貨業者的利潤到0%甚至是負的,當然這對消費者來說「應該」是沒有差的,反正便宜就好麻,不過真的是如此嗎?

近年來台灣的團購糾紛就像團購網的業績一樣直線上升,下面就稍微介紹一下常見的糾紛:

以下資料來源:行政院消保會新聞稿

1.餐廳常聲稱滿座,無法成功訂位,甚至現場有空位仍不接受持券者用餐;
2.未標明消費限制(如用餐不能享用免費供應的冰品、不得外帶);
3.實際購得的產品或價格,與團購網刊登的資訊不同(如店家片面漲價、產品內容或份量有落差);
4.店家倒閉,無法兌換;
5.團購網站未揭露退費流程或退費程序繁瑣,或消費者需負擔手續費等。

最重要的是團購業者在發生消費糾紛時,是「完全不會負責」處理的!

通常聯絡他們,也只會老一套的回應是店家(或出貨廠商)的問題而已,連希望替你向店家反應問題都是掾木求魚。

各位在電視、新聞上看到的團購糾紛,有哪次是團購業者出面解決的嗎? 到最後還不是消費者或消保官向店家處理問題,團賺業者從頭到尾都像沒他們的事一樣。

天底下還有什麼生意像團購業者一樣,只負責收錢,不負責處理問題,這麼輕鬆的呢?

很多店家因為團購券的利潤大部份都被團購業者吃掉,導致利潤較低,就容易對使用券的消費者大加限制、大小眼對待等。例如定位困難,限制坐位數(持券消費者要等很久),限制可使用的服務或商品(通常是不暢銷的種類)等等。

消保官指出,民眾花錢在團購網買的票券,經常設有「限週一到週五午餐時段使用」、「兌換期限到年底前」等「限制消費者條款」,但根據禮券定期化契約,任何預付型票券等同於新台幣,消費者可主張所有限制條款無效。

但是等到這句話講出來,你還有心情吃飯或是享受服務嗎?

雖然店家和團購業者都訂有合約,通常也有履約保證的條款,但是請注意一點,團購業者是「絕對不會」因為你的損失而向店家或出貨廠商採取法律行動的! 就算你能從團購網那裡拿回退款,但是這個程序通常冗長複雜到難以置信,而且在消費和退款過程中耗費的時間、受的氣又要向誰求償?

講了這麼多,就是要提示各位一件很重要的事「千萬不要信任團購業者和他的廣告詞」。

 

至於團購什麼能買什麼不能買,我們下次再談: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團購 團購糾紛 糾紛
    全站熱搜

    章魚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